当前位置:首页>>共赏

四、祼礼所用鬯酒及郁鬯的制作

商周时期,祼礼所用之酒为鬯酒,在各品种的酒中,其地位之尊隆,罕见其匹,使用鬯者主要是天子、诸侯及一些高级贵族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凡挚,天子鬯。”郑玄注:“挚之言至也。天子无客礼,以鬯为挚者,所以唯用告神也。”根据《集成》铭文统计,西周金文中,周王赐鬯酒习见,赏赐鬯酒的数量一般不多,多为一卣,量多者

admin

商周时期,祼礼所用之酒为鬯酒,在各品种的酒中,其地位之尊隆,罕见其匹,使用鬯者主要是天子、诸侯及一些高级贵族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凡挚,天子鬯。”郑玄注:“挚之言至也。天子无客礼,以鬯为挚者,所以唯用告神也。”根据《集成》铭文统计,西周金文中,周王赐鬯酒习见,赏赐鬯酒的数量一般不多,多为一卣,量多者有三卣,卣属于小郁彝,其容量应不会太大。而鬯总是名列赏赐物品之首,甚至于居于金车、贝三十朋之前,足可见它的贵重。殷周时期,鬯酒是高级贵族身份地位与财富的象征,周王赏赐臣属以鬯酒,同时也即赐予臣下一次或多次举行祼祭的资格。

鬯是以一种名秬的黑黍为原料酿造的酒。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厘尔圭瓒,秬鬯一卣。”郑笺:“秬鬯,黑黍酒也,谓之鬯者,芬香条鬯也。”孔疏云:“《礼》有郁鬯者,筑郁金之草而煮之,以和秬黍之酒,使之芬芳条鬯,故谓之郁鬯。鬯非草名,而此《传》言鬯草者,盖亦谓郁为鬯草。何者?《礼纬》有秬鬯之草,《中候》有鬯草生郊,皆谓郁金之草也。以其可和秬鬯,故谓之鬯草,毛言鬯草,盖亦然也。”以上郑、孔两家解释颇为明晰,秬鬯为使用秬为原料酿造的酒,而郁鬯则是一种调和以郁金汁的鬯酒。

秬是一种黑黍,其味道芳香,而秠是黑黍中一稃二米者。稃,即谷粒之壳。所谓“一稃二米”,即一个谷壳中含有两颗米粒。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维秬维秠。”毛传:“秬,黑黍也;秠,一稃二米也。”《尔雅·释草》:“秬,黑黍。秠,一稃二米。”注:亦黑黍,但中米异耳。汉和帝时任城生黑黍,或三四实,实二米,得黍三斛八斗是。”邢疏云:李巡曰:‘黑黍一名秬黍。’秬,即黑黍之大名也。秠,是黑黍之中一稃有二米者,别名之为秠。若然,秬、秠皆黑黍矣。而《春官·鬯人》注云:酿秬为酒,秬如黑黍,一秠二米。言如者,以黑黍一米者多,秬为正称,二米则秬中之异,故言如,以明秬有二等也。

一说,酿鬯酒需用一稃二米之黍。《白虎通·考黜》篇:“秬者,黑黍,一稃二米。鬯者,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,称为鬯。”《说文》云:��,黑黍也,一稃二米以酿。”《论语·八》皇侃疏:煮郁金之草取汁,酿黑秬一二米者为酒。酒成则气芬芳调畅,故呼为鬯,亦曰秬鬯也。”一稃二米的黑黍较为罕见,故被视为奇物,但恐产量较小,而殷周时期用于祭祀、宾客等礼中的鬯酒,其需要量是较大的(这一点在甲骨刻辞中体现颇为明显),故鬯酒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秬这种黑黍,而一稃二米之黍酿造之酒则更为珍贵。

郁鬯亦见于西周金文,叔簋铭文云:“赏叔郁鬯、白金、芻牛。”(《集成》8.4132)秬鬯和以郁金根所煮之汁液,有芬芳的香味,是为“郁鬯”。作郁鬯之草,为郁金,或名曰鬯草。《说文》云:郁,芳草也,十叶为贯,百廿贯,筑以煮之为郁,从臼缶一鬯,乡其饰也。一曰郁鬯,百草之华,远方郁人所贡芳草,合酿之以降神,郁,今郁林郡也。郁金非中土所产,故弥足珍贵。又因所煮郁金汁呈现黄色,和于鬯酒中,故《·大雅·旱麓》称郁鬯为“黄流”。

郁鬯的制作,《周礼·春官·郁人》:“凡祭祀、宾客之祼事,和郁鬯,以实彝而陈之。”贾公彦疏云:“和鬯人所造秬黍之鬯酒也。为宗庙宾客用郁者,则肆师筑郁金草,煮之以和鬯酒,更和以盎齐,泲之以实彝,陈于庙中飨宾客及祭宗庙之处也。”大致可考者有如下环节。

一,捣郁。捣郁金块根用杵臼。《礼记·杂记上》云:“畅,臼以椈,杵以梧。”郑玄注:“椈,柏也。”捣煮郁草是在祭祀之日将行祼礼之时临时而为之,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云:“及果,筑郁。”郑玄注引郑司农云:“筑者,筑香草,煮以为鬯。”其原因,罗愿《尔雅翼》认为:“先王以郁为香物,久则失其芬芳,故至时旋取以和郁,则色香俱新絜,芬香调达,故《肆师职》言及祼筑鬻,大宾客涖筵几筑鬻,则祭之入郁在临祼之时,而宾客入郁在已陈筵几之后,其序可见矣。此亦新尊絜之之义也。”郁鬯芳香久则失,故临祭或临宾客礼时始捣筑煮郁,取新洁之意,罗说乃中的之论。

二,煮郁金。按照郑司农之注解,煮郁金是在鐎中。鐎,鐎斗,其前身是青铜盉。青铜盉可以烹煮郁金,亦可以调和郁金汁液与鬯酒,并兑加盎齐。

三,将郁汁和鬯酒。《周礼》中有鬯人、郁人二职,鬯人掌鬯酒事宜,郁人则掌调和鬯酒和郁金汁。

四,澄滤。《周礼·春官·鬯人》:“郁齐献酌。”郑玄注:“献读为摩莎之莎,齐语,声之误也。煮郁和相鬯,以醆酒摩莎泲之,出其香汁也。”

周代以鬯酒祼祭,与周人尚臭的文化崇尚密切相关。据西周金文以及《诗经》记载,在周人观念中,祖先神灵位于天庭,在上帝之左右,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曰:“文王在上,于昭于天”,“文王陟降,在帝左右”。据学者研究,金文中的“严在上”是指祖先死后神灵归于天,且状甚威严。先祖神灵在上,则宗庙祭祖需降神,而降神之物,周人认为芬芳的气嗅为神所喜好,故尤其重视郁鬯、黍稷等祭品的馨香气嗅。西周铜器伯图片7.png簋铭文云:“其日夙夕用厥馨香敦示(祀)于厥百神,亡不鼎,燹(芬)夆(芳)馨香,则登于上下,用匄百福万年。”铭文意思是说祭品的馨香升腾,“登于上下”。李学勤先生据此铭指出,“尚嗅”是周人祭祀的中心原则。


返回顶部